说起来,生产螺丝粉配方也算得上是有些历史沉淀的物事了。明人顾岕在《海槎余录》中录有一段海南岛上所产酸笋的文字:“酸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出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醋煮可食。好事者携入中州,成罕物……”《红楼梦》第八回,薛姨妈在家款待宝玉,喝完酒后,特地做了酸笋鸡皮汤给他解酒,由于开胃,宝玉痛喝了两碗。由这一情节推断,在清朝年间,酸笋大概也还属于是大户人家餐桌上的罕物。生产螺丝粉配方如今在南方较为常见,其中又以广西为甚。八桂之地的一些地方风味小吃,都少不了酸笋的配衬,如南宁的老友面,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米粉,侗族风味酸辣汤等等。
腌酸笋季节在春季,当竹子出笋后,长出约30公分高时,便可连根砍下,剥去笋壳,切成块或是切成笋丝或笋片,放于陶罐中,清水过面,撒上适量食盐,置于阴凉处一个月在右,酸味即出,便可随食随取。生产螺丝粉配方可单独吃,也可和其它鱼肉、蔬菜一起煮着吃,河南螺丝粉配方味鲜美,凡食者无不称道。
生产螺丝粉配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河南螺丝粉配方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3月21日,螺蛳粉发源地广西柳州官方表示,感谢海外友人的关心,螺蛳粉是广西非遗,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
柳州人很会吃螺蛳,螺蛳凤爪、螺蛳蛋、螺蛳鱼都是柳州特色。壮乡人吃螺蛳有很久远的历史,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在柳州白莲洞发掘出不少古人类化石和古人食用过的螺蛳壳化石,螺蛳壳的尾部都已被敲掉,这些化石人骨属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新人“,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而螺蛳粉所用的螺蛳特指石螺,石螺生长在河泥里,以苔藓等水生植物为食。螺蛳汤美味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石螺,预处理程序包括吐沙和去尾。石螺采回后,必须放到清水中浸泡两天,水中可加入一块生铁,生铁的作用是促进石螺吐沙并抑制寄生在螺蛳体内的血吸虫的生长。石螺吐完沙后,要剪掉螺蛳的尾部,因为淤泥一般聚集在螺蛳尾部。